欢迎访问网贷财经! 电话 4008937218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在线客服

网贷财经- 权威财经门户,价值、与您分享!

热门关键词:网贷 P2P网贷 网贷财经 安全平台 互联网金融 跑路平台
首页 今日财经 国内经济 国际经济 宏观经济产经新闻
产经新闻
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8-03-16 14:48 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创新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个重要着力点。

  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现代化经济体系与传统发展模式的重要区别,是发展模式和动力的转变: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速度型向效率型发展转变;经济增长动力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要素生产率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特别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正处于从数量积累向质量升级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居世界第二;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国际排名从2016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5名集团的中等收入国家。创新对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以创新实现发展方式和动力的转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尽管GDP增长速度放缓,但新经济等领域快速发展,远超经济增长。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于平均工业的增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16.5%;发明专利申请增长21.5%,PCT申请增长44.7%。由此可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要依靠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其二,以创新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模式创新等创新模式多样化,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2016年《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研发支出最高的1000家上市公司中有130家中国企业。但我国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仍不够普遍,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核心、关键技术不足,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

  其三,以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快速升级,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对环境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创新,不断适应和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市场上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丰富。但是,我国仍存在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我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和升级的空间较大,要坚持面向消费需求的创新,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不断升级和多样化的居民消费需求。

  其四,优化区域创新要素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政策重点是以试点示范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目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普遍提升,形成北京、上海、深圳等具有特色的创新中心和一批创新型城市,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16年,146家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8%,工业总产值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但地区间差距较大,东南沿海地区的创新要素集聚度和创新能力高于中西部地区。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6年颁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将其纳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考虑和部署。总体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创新体系建设和环境创新营造三个方面勾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重点、未来发展方向,提升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

  第一,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进创新,加强前沿科技布局,提升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从全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主要创新型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展开新一轮竞争,我们必须抓住新机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一是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加强战略部署,增加前沿技术供给,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攻关。如围绕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三是构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四是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短板,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五是聚焦实体经济,促进企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能力。

  第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协同创新能力,提高创新体系的效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可喜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体制机制因素阻碍了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合理确定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完善合作机制,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科技为经济服务的能力。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落实科研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培育和发展专业技术转移机构,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变为生产力。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中的生力军作用。

  第三,进一步改善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首先,要进一步营造创新文化。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教育,不断提升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加快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群众和社会基础。另一方面,要营造宽容失败的机制和氛围,鼓励和保护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其次,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进一步完善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广新技术的作用。严格公平执法,减少行政干预,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各种所有制、各种规模、各种技术路线的企业提供公平获得创新资源和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真正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第四,培养造就多层次的创新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创新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战略科技人才是具有战略眼光、能在我国科技创新布局中看清方向、提出战略性建议的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是具体执行科技项目、带领团队创新突破的领军者;科技青年人才是面向未来、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的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是着眼于创新链条各环节的需要、实现从研发到产业化各环节顺畅协调和合作的人才队伍,包括科研人才、技术转移人才、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等。

  第五,进一步推进开放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开放创新的模式不断升级,利用国际资源的方式正在从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一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政策,消除阻碍创新要素流动的人才、资金管理制度,吸引全球创新要素和有效利用外部资源。二是分层次开展国际合作,搭建多样化的国际创新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共赢。三是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的规则制定,增强我国在全球创新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创新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财经wdcj.cn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返回首页查看更多新闻】

下一篇:《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解读

上一篇:吉利收购戴姆勒?只是表决权股份

网贷财经-财经观察
网贷财经-大咖专栏
网贷财经-互联网金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