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秋实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这艘巨轮驶向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崭新坐标点。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的首次全国两会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进、如何落实备受关注。在刚刚过去的13天中,带着殷殷重托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诤言、谋良策。
高质量发展要转思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和政绩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8年GDP目标增速定为6.5%左右,就是为经济向高质量转变预留空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表示。
不仅仅是GDP增长目标,自2009年以来首次未设定M2增长目标、首设新增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的目标等多处变化,均彰显了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决心。
正在转变发展理念的还有经营者与监管者。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说:以前的国企、央企比较习惯扩大规模、追求速度,从新时代的国际竞争能力来看,再走原来的模式已经行不通。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规模适度的原则。具体而言,在质量建设体系上,国企、央企要参与全球竞争,要用国际标准、国际质量体系来映衬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要在改革、创新上下工夫、花力气。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过去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转向高质量发展,是理念的变化。以前大家强调速度、强调效益,现在则要强调质量、强调转型升级。他指出,从保险业来看,质量、效益是发展的短板,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险业下一阶段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尽快补齐这块发展短板。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要转变思维方式,坚持以质量、效率、转型升级为目标,把高质量发展融入到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中。
高质量发展要守底线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已明确,那么,怎样才能把高质量发展这场马拉松跑得好、跑得漂亮?
按照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对于高速度大家都已很习惯,就是GDP增长速度。但高质量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衡量,如要素投入的效率、产品的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等。目前,有关部门正在部署和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政策、标准等体系。
跑好高质量发展这场马拉松,重中之重是要坚决守住底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强调:打好三大攻坚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性、本质性要求。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过去积累的风险,进而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前提;如果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目标没有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重要内涵和完整意义。
对于如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王一鸣建议,要把控制企业杠杆率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作为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国有企业去杠杆,依法依规对僵尸企业实施破产清算,切实有效降低企业债务水平。按照开前门堵后门的原则,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法治化管理,推进债务信息公开,加强债务风险的动态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的监管,坚决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正如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所言,一是绝不摔跤、崴脚、岔气,严防重大波折;二是边跑边提前补水,不断提前解决一些制约未来发展的基本问题;三是利用好马拉松路线上的上坡、下坡,要善于用好正常的经济波动。
10余天来,对于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委员们都立足自身给出了答案:一是提升管理质量;二是从产品创新、设计上逐渐实现转型;三是提升服务质量,种业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该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型的发展……
答案各有侧重,但方向却明确统一。如果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能瞄准世界最高水平,进而提升质量,缺什么补什么,那么,我们的经济就是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杨伟民如是说。
高质量发展要靠人才
提出高质量发展只是开始,路程还需很久。对于政府、企业都是如此。 杨伟民以银行业举例称,银行现在发放贷款主要看抵押物,即有多少地、多少房子。但体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往往都是轻资产,最值钱的是创新人才的大脑。那么,这应如何评估?就需要相关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创新人才的大脑最值钱绝非夸张的言论。通过对13场小组讨论的采访,《金融时报》记者深刻地感受到,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是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的不足,这与高速增长时期遇到的电力瓶颈能源瓶颈交通瓶颈不同。无论是国企掌门人还是民企带头人,都对人才有着强烈需求。稍有不同的是,前者考虑的是如何留住人才,后者考虑的是如何吸引人才。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在人才积累方面,我国应该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才,在政策上给予放宽签证、年龄限制等红利,增强文化包容性,吸引国外人才来华开展研究。
当然,对人才的定义,绝不仅仅局限于高知识人才,高技术人才也同样重要。被称为大国工匠、来自国网宿州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的副班长许启金就直言:‘中国智造’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但目前,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难以满足‘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转型的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
高质量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因此,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述,还有很多坡要爬、坎要过,需要应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但是,我们有能力有条件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