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祖兆林
数据显示,两年来,江苏淮安中华保险累计承保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人数达595万人次,赔付1.0783亿元,受益患者2.8022万人次,实现了零投诉,有效遏制了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得益于淮安中华保险三个机制服务好保险消费者。
建立信息跟踪机制
早在2004年初,得知淮安市委、市政府拟开办农业保险来化解自然灾害风险、稳定全市农民收入的意向信息后,在其他保险公司因农险风险大不愿接单的情况下,淮安中华保险主动请缨,于当年11月5日与淮安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了农业保险联办共保协议书,由此淮安成为政策性农险和联办共保经营模式的发源地,之后在江苏省乃至全国推广,国家农业部、财政部、保监会等7个部委先后来该公司调研,淮安中华保险成为创办政策性农险的开拓者。
几年前,当淮安中华保险获悉淮安市即将启动农村居民大病保险项目的信息后,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大病保险专业服务团队,通过招投标公开竞标,成功获得淮阴区、盱眙县的农村居民大病保险项目承办权。2016、2017年两年,累计承保人数达595万人次,实际赔付1.0783亿元,受益患者2.8022万人次,遏制农村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坚持协调沟通机制
把协调沟通机制作为服务好保险消费者重要抓手,坚持做到市县公司领导到县、区一线调研,每一轮承保协议的续签续保,必然先登门调研在前,书面请示在后;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定期或不定期到基层保险消费者中开展三访活动,深入推进与县、乡政府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络,在三访活动中,每半年内下访一次参保种养大户或病患重点户;下访的内容主要是送信息、送技术、送政策、送温暖。三访活动的深入开展,成为联系沟通保险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提升了农险、意健险服务水平。
完善竭诚服务机制
基层农险、意健险政策性强、规范程序多、合规要求高,要求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和较高的服务水准。淮安中华保险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在逐步完善和提升实务操作流程规范的基础上,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创建了67个三农服务站;以淮阴区、盱眙县卫计委下属的原合管办为依托,投入近100万元,创建了两家意健险服务平台,双方共派人员合署办公。2017年10月,又投入200万元在淮安区创建了首家农险服务中心,全市的农险服务网络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此外,淮安中华保险特别重视专业服务队伍建设,通过择优选派,系统培训,优化配置,先后创建了拿得出、打得响的队伍:一是农险专家顾问团队伍。选聘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农业技术专长的退休乡镇领导干部、县区农业和农技推广部门的技术专家为农险顾问,一般县区5-7人,重点县区10-15人,全市高峰期最多聘请农险顾问119人。在开办农险初、中期,这批专家充当着政策宣传员、农技推广员、查勘定损员、纠纷调解员的角色,在促进联办共保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农险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险经营成效不断提升的实践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农险协保员队伍。围绕农险条款不断调整和服务诉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新要求,该公司因势利导,把农险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向村户延伸。近三年来,在全区首批聘请36名乡镇农险协调员,去年淮安中华保险又把农险协保员队伍向村级拓展,现已聘请首批村级协保员106人。金湖、盱眙、淮阴、涟水等县区乡镇级农险协保员也已相继聘请培训到位,解决全市农险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服务农村保险消费者零距离、面对面的目标。
靠谱众投 kp899.com:您放心的投资理财平台,即将起航!
下一篇:没有了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抢沙发!